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蛟龙”号今下潜马里亚纳海沟,9大问题值得关注

2017-05-23 瞭望

◆ 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今天(5月23日)将向马里亚纳海沟“挑战者深渊”北坡进发,正式开展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科学调查

◆ 这是“蛟龙”号本次航段的第一潜,未来20天内,“蛟龙”号预计先后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深渊区进行10次大深度下潜

◆ 此前,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的前两个航段已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和我国南海完成

▲这是“蛟龙号”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0年7月在中国南海执行一次成功下潜后,在海底插上中国国旗(资料照片)。

◆ “蛟龙”号要完成哪些下潜任务?将探寻哪些科学奥秘?本航次任务后, “蛟龙”下一步计划?“蛟龙”号的世界地位如何?九个问题看懂


1.在哪儿下潜


  本次下潜人员,主驾驶为潜航员唐嘉陵,左舷是第二代潜航员刘晓辉,右舷为新华社记者刘诗平。


  本航段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,位于马里亚纳海沟西南部的“挑战者深渊”,距关岛西南约200公里。首潜位置在“挑战者深渊”北坡。与海沟南侧相比,北侧相对较陡,平均坡度在10度至15度之间。


2.下潜多深


  本次下潜是5月16日从深圳起航、航行约1600海里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后进行的本航段第一潜。一般来说,刚到新的作业区,“蛟龙”号会首先进行一个工程潜次,确认潜水器工作状态,对所有功能参数进行全面测试,验证潜水器的机械手、高清摄像等作业工具的技术性能。



  这次下潜,设计潜深为4800米,水下时间9小时左右。“蛟龙”号到达预定下潜深度后,将在海底航行两三公里。因为本次下潜是工程潜次,不以潜深为目的,同时填补了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4000米级深度的作业空白。在随后进行的马里亚纳海沟4个应用潜次中,设计潜深一个是6300米,其他3个为6700米。


3.带哪些作业工具


  “蛟龙”号除了搭载下潜人员近底观察之外,还可以在海底拍摄视频和照片。同时,它有两只灵活的机械手,因此作业工具多跟采样有关,所带工具为:1个多参数环境传感器、1个Gas-tight(保压)采水器、2个8升采水器、6个采集沉积物样品的Pushcore(插管)、1个生物样品框、2个地质样品筐和1个手持式网兜。


这些作业工具,基本上也是接下来这一作业区4个应用潜次所带的作业工具。本航段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科研目标是:

  • 获得马里亚纳海沟“挑战者深渊”底层水体基本环境特征,揭示深渊水平环流结构及其时空变化和动力机制;

  • 掌握深渊沉积物、铁锰氧化物、岩石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,阐明深渊底部物质来源与地质活动规律;

  • 明确深渊底部微生物与大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演替规律,揭示深渊底部生命演化与适应性机制。


4.完成哪些任务


因为是工程潜次,首先需要确认潜水器工作状态,对所有功能参数进行全面测试,验证潜水器机械手、高清摄像等作业工具的技术性能。同时,近底观察、航行拍摄海底生物和地形地貌特征;使用多参数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测量。


  此外,是各种采样:对Gas-tight(保压)采水器进行功能验证并取样;用8升采水器采集近底层海水样品;视情况用“蛟龙”号的机械手采集巨型底栖生物和岩石样品,用Pushcore(插管)采集沉积物样品。


  做到了这些,就既确认了潜水器工作状态、验证了“蛟龙”号技术性能,为接下来的大深度下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,也对马里亚纳海沟水下4800米左右的海底世界有了一个较详细调查。


5.探寻哪些科学奥秘


  

6.下潜和作业过程怎样


  “蛟龙”号从“向阳红09”船甲板布放到水中后,“蛙人”解下主吊缆和拖曳缆,潜航员完成潜水器水面检查、得到下潜许可后,潜水器压载水箱注水下潜。


  下潜过程中,需要关注下潜速度、阻力、接地等数值,1000米、2000米潜水器功能检查。在离底合适高度抛弃下潜压载,均衡调整,复核潜水器的各系统功能。


  到达预定下潜深度后开始作业,拍摄海底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视频、照片,采集多参数环境数据。同时,视情况采集生物、底层非保压海水、底层保压海水、沉积物和岩石样品,直至作业结束、选择远离作业点位置抛弃上浮压载,返回水面。


  水下作业时,3名下潜人员需密切关注潜水器各系统运行情况。驾驶潜水器与开车一样要关注“路况”,不同的是它四面悬空航行,右操作杆前进后退、左转右转,左操作杆是上浮下潜,操作有些难度。近底航行时,左右舷人员需密切关注观察周围环境,适时为主驾驶提供路径规划参考。同时,左舷副驾驶还需负责与水面的通讯联络,以及舱内氧气、温度和湿度等相关情况的监控。


7.本航次任务后, “蛟龙”下一步计划


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从西北印度洋到南海、再到西北太平洋,是“蛟龙”号试验性应用以来作业任务最多、空间跨度最大、历史最长的一个航次。在完成本航次任务后,“蛟龙”将进行系统升级和改造,主要涉及可维护性、作业效率、电池费用和零部件等方面。 


与此同时,“蛟龙”号新母船的建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,按计划将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,为“蛟龙”号的应用提供支撑和保障。届时,新“蛟龙”将出现在深海大洋。


8.“蛟龙”号的世界地位



9.“蛟龙”号基本情况



参考资料丨新华社(记者刘诗平)、央视新闻


延伸阅读☞ 突破|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!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

☞ 瞭望|我国量子计算机的超越之路

☞ C919今日首飞,意味着什么?

☞ 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在即 “中国制造”撑起超级工程“世界之最”

☞ 就在刚刚,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了 ! 关于我国航母,听听专家怎么说

☞ 刚刚发射的“天舟一号”,对中国意味着什么?



长按上图,关注瞭望微信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下载瞭望APP

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


觉得不错,请点赞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